“边角地”改造体现微治理真功

  闲置车棚变身复合空间、老旧小区里“长出”口袋公园……这样的场景正在北京市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涌现。笔者最近走访北京多个城区观察到,许多百姓身边改造意愿强烈的“边角地”“畸零地”“裸露荒弃地”等小微空间被挖掘出来,经过设计改造,成为居民的打卡地。

  从小型街区到街头转角,类型多样的微空间,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风貌品质。近年来,北京市启动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盘活微空间资源,推动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平房区、老旧小区等城市生活环境全面提升。不仅是北京,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努力从微空间视角扩大公共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让老百姓有更多休闲、健身、娱乐的去处。这一现象值得点赞。

  小而美的空间,可谓城市温度的具体体现。微空间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也为城市更新经验探索提供了新思路。过去,抖客网,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着重兴建大广场、大公园,虽然空间规模大,但毕竟数量和辐射范围有限,不能最大程度服务人群。许多城市也在更新转型过程中面临困惑与抉择。一系列微空间的成功经验证明,与其通盘“推倒重建”“大拆大建”,倒不如在细微处“缝缝补补”“有机更新”来激活闲置空间更妥帖。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要打造更可持续的活力空间,要以社会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随着城市加速发展,公众参与的作用日益重要。参与式设计共建,不仅能保护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原真性,还可以在利益诉求复杂的项目中成为纾解矛盾、达成共识的关键环节。因此,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必须先期开展民意调研,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结合城市更新撬动城市治理创新。

  此外,“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更贴近百姓生活、服务人群明确,每一地的情况和改造需求不尽相同,改造过程更要“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为此,要改变过往大公园、广场偏于粗放的更新设计或功能单一的刻板印象,在实用性上加大创新,用最小的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能力的最大化,避免“形象工程”与重复建设情况的发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秉志)

原标题:【“边角地”改造体现微治理真功
内容摘要:闲置车棚变身复合空间、老旧小区里“长出”口袋公园……这样的场景正在北京市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涌现。笔者最近走访北京多个城区观察到,许多百姓身边改造意愿强烈的“边角地”“畸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5837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中经评论:汽车厂家应谨防“营销翻车”
下一篇:传统家电赶新潮